
轨道交通企业作为铁路系统的非运输行业,是铁路走向市场、经营发展的前沿阵地,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拓展市场,需要解放思想,深入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外部环境-机遇的层面。
1.面向国家政策。首先,从国家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战略布局来看,是保证铁路主干运输的地位,大力发展联运园区.专用线建设,形成铁路.水运为主的大宗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格局。二是从铁路发展思路上看,国内主要港口仍然存在着疏港矿石约3亿吨,而煤炭汽运仍约4亿吨,港航疏港比例仍然超过4成,在装卸能力和运能充足的前提下,对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公转铁”尚有一定空间,适箱货及大件货物多式联运如在价格上.时效方面能接近市场需求,也会有很大的空间。第三,国家自然资源部将组织编写第一部《多规合一》(2021-2035年)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了一批重点勘查区,把铁矿作为战略矿产国内找矿工作的主要矿种,探明难利用铁矿资源40.7亿吨,内矿运输将在今后几年内提高铁路运量的空间。第四,《关于做好2021年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缓和综合运输大通道“堵点”,提高通道运营效率,推动全国物流枢纽.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建设,健全港口枢纽集疏运体系,优化运输结构,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引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进联网成网、提质增效形成网络效应,货柜联运业务同比增长10%以上。所以,从外部政策和市场来看,铁路大件运输未来的机遇很多。
2.多元化的运作资源。多元化的经营定位仍以铁路站场.客货资源为依托,铁路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内部资源和市场,处于同外界竞争的优势,如广告.劳保用品瓶装.桶装水.水洗等业务在道路上有很大的空间,另外,长时间培育如基地等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换电站其实也是个好方向,但是,电力和场地这两大核心要素也需要政策与资源的整合。在资源多元化的运作中,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对外部环境的威胁。
1.宏观政策的长期影响。一是矿钢运输领域,从2020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钢铁限产,到202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但短期内不能完全“刹停”钢铁产能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为5.63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1.8%。根据粗钢平控量,下半年粗钢产量将不能超过48966.9万吨,也就是说,下半年比2020年少6431.5万吨,不能超过-11.61%。自下半年起,随着全国各地.市.区逐步出台去产能政策,粗钢产量有明显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粗钢平均日产量同比减少10.53%,至279.97万吨,为去年4月以来最低,在连续12个月出现正增长之后,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粗钢总产量在14个月内又降至9000万吨以下。其次,煤炭运输方面,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但发电量却在增长,北港库存.各厂煤炭库存均以肉眼可见的显着下降。就电力煤短缺而言,供不应求,动力煤每年9.10月产量将逐步增加,而需求端、夏季用电高峰也在9.10月份逐步退出,进入低谷,电煤供需缺口应逐步缩小。我们国家要实行落后产能淘汰,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除了有环境保护的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实现既从传统能源生产向新兴节能生产转变的重要转变。第三,在降低铁路货运费用方面,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其他四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降低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严格执行铁路各项降成本政策措施继续规范铁路货运相关收费,促进全过程物流成本的降低,推动铁路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竞争业务的自由化,进一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所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旧动能转换.双碳目标."能耗双控".取消钢铁产品退税.控制铁矿石进口等政策调控,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长期来看,铁路大宗货物运输或将趋于下行。
2.运输需求的短期变化。一是房地产.基建等信贷政策.实体经济投融资将对钢铁企业和上下游产生影响,同时也要考虑降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的各种经济因素。钢铁厂.煤矿合并.关闭.限产.复产.直接造成运量不可控的大幅波动,如严格控制限产导致了2021年粗钢产量第一的河北省同比下降22.76%,而去年同期为减少30.7%。这一政策的改变和经济形势的直接变化,铁路运量的需求相应减少。
3.运输市场的竞争状况。轨道.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的固有特性,及受价格变动、时效需求.环保政策等影响,竞争趋势将随国家政策及市场调整而改变。
三.内部因素-有利方面。
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类似于京东和淘宝,一种是注重实体,一种是专注实体,一种是专注平台。
1.重资产经营模式。以自给自足的物流园区或专用线建设为主,利用和扩展现有的公路实体站点基础资源,能绝对控制运输的关键环节,在物流市场上具有定价或议价权。
2.轻资产经营模式。依靠铁路资源和政策优势,一是参与客户企业在运输市场外包招标或合资承揽线经营,安全性.经营风险相对较小,但需要灵活的合作运作方式;二是建立联运平台,整合社会交通资源,以集装箱为载体,开发铁路、铁路、铁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
四.内部因素-不利的方面。
1.销售渠道。从网点布局和渠道来看,铁路物流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机构布局和营销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业务集中管理等方式,释放现有业务人员的营销能力,深入融入港口.厂矿.物流公司和上下游,专职人员定期对货主或相关企业进行对接,掌握制造运输的货源信息。
2.连接控制。对货物来源控制不足,与货代.港口.企业.货运公司等需要深度融合,加强对业务环节的掌控,加强对合作单位的约束力,只有发挥铁路主干的优势,才能在全过程物流中实现各环节的深度融合。
五.小结
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铁路货运量得到了持续释放,供求关系由先前的紧张转为供需平衡和阶段性供不应求。首先,铁路物流企业要加强与港口.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全面分析疏港公路运输的状况,积极争取港口政策支持,加大铁路开放融合力度,推动疏港型运输“公转铁”。二是随着国家环保.超限超载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对铁路运输企业环保审批的新要求,对原材料需求大、铁路运输受限的地区用户,合理选择物流路径.优选中转节点.建立物流企业联盟,大力开拓35吨集装箱多式联运市场,增加物流总包.商贸物流及白货班的发展,以多式联运为主,继续增加集装箱运量所占的比重,实现铁路货运由传统的大件货物为主向大件商品的共同发展转变。第三,探索铁路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要以平台化.信息化发展,还要依托客货运输资源,积极探索金融物流.文化旅游.产品制造.新能源等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