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由于绩效的差异,使得人们意识到经理的核心作用,因此,很多公司都会通过薪酬制度改革来改善公司绩效,使企业绩效与管理者努力程度的相关性增强。这一改革措施的效力几乎人人都相信。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高管薪酬引起了许多愤怒和异议。根据该公司当年的业绩,AIG.花旗的银行家获得巨额奖金,但两年之后,企业就出了大问题。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如果仅仅把会计利润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而忽略了会计盈余的持续性,那么,管理者通过对利润的操纵,就很可能使个人利益最大化。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会计盈余持续性差异对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并考察会计盈余持续性对制定经理报酬的影响。
我国关于会计盈余持续性与经营者报酬关系的研究较少。外国文献作为本文的主要借鉴对象,他们采用不同的数据样本,采用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都体现出同样的问题:会计盈余持续性影响着企业绩效,而管理者的报酬水平也会因此而异。
二.数据和变数。
(一)抽样选择。
本论文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CCER数据库,而CCER数据库中未包含的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资讯网和巨潮资讯网。利用EXCEL软件进行指标的筛选和计算,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本论文选取了从2001-2007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全部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将数据剔除。
1.排除ST.SST.*ST和S*ST所列股票。
2.将退市.暂停上市.被终止上市或停牌公司的股票剔除。
3.本文使用相对指标来表示管理人员薪酬,使用两年的薪酬差异。为此,本文剔除少于两年整年的样本公司。
4.将在该年或前一年的管理人员没有领取薪酬的样本排除。
㈡变数设计。
1.因变量(COMP)
经理报酬则分别定义为权益收益、现金报酬和总报酬。股权收益是指本年度最后一日的股票收盘价乘以经理所持股份的数量。在年度报告中,现金报酬采用公司年度报告中公布的总经理薪酬,并采用未单独披露的前三位高管平均薪酬。股权报酬和现金报酬的总和构成总薪酬。
(1)权益收入增长率(△COMP1)=(COMP1t-COMP1(t-1))/COMP1(t-1)
(2)现金薪酬增长率(△COMP2)=(COMP2(t-1)-COMP2(t-1))/COMP2(t-1)
(3)总薪酬增长率(△COMP3)=(COMP3(t-1)-COMP3(t-1))/COMP3(t-1)
2.自变量
(1)净利润增长率(△ROA)
利用当年净收入和前一年净利的差值除以年初账面资产的净收入增长率。
▲ROA=(NIt—NIt-1)/At-1。
(2)市场收益(RET)
选择指标时,采用相对指标股票超额收益法,先用当年的月度股票收益率减去一个一个月的市场收益率得到一个月度超额收益率,再把12个月的超额收益率相加得到年平均超额收益率。
RET=1/12Σ12t=1(rt-r-)
(3)经营现金流增长率(△财务报表)
该报告采用权责发生制,使得企业很容易操纵利润,因此,本文选取经营现金流量增长率这个相对指标来反映公司绩效的变化率。
▲CFO=(CFOt-CFOt-1)/CFOt-1。
(4)会计持续性(TACCR)
应计项与期初总资产之比作为会计盈余持续性的衡量指标,该比率低于平均值的是具有高度盈余持续性的企业,高于平均值的是盈余持续性较低的企业。比重越大,持久性越好;比重越大,持久性越差。
TACCR=(NIt–CFOt)/At-1。
为了研究盈余持续性对管理人员报酬和绩效的影响,本文还将其它绩效指标与会计盈余持续性进行交叉乘积。
三、实证研究。
㈠提出假设。
将会计利润作为绩效的度量标准,管理者很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改善当前绩效,达到个体收益最大化。我国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与会计盈余质量有密切关系。从会计盈余持续性出发,检验会计利润对表经营者绩效的影响作用,从而调整经营者报酬标准的制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营者为个人报酬而进行盈余管理。
本研究将会计盈余持续性纳入企业管理层薪酬中,并通过绩效指标的检验,来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制定薪酬水平方面的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假设:
H1:经理薪酬的制定会考虑会计盈余持续性因素,低持续性会降低企业的薪酬与利润相关性,提高经营现金流量和市场收益的相关性。
㈡设计模型。
研究经理报酬问题的一种文献表明,经理报酬与当前股票报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Mur-phy,1985[4])。另外一种文献研究表明,经理报酬与会计利润之间的相关性同样存在(Larcker,1987[6];Dechow等)。按照Rosen(1992)8的观点,应该把股票回报和会计利润作为变量来考虑,以研究经理报酬。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以下模式:
▲COMPi,t=0+β1RETi,t+β2△ROAi,t+β3△CFOi,t+γ,t。
㈢实证分析。
1.研究不同性质公司经理报酬与会计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根据控股股东的性质,分别考察了不同性质的公司,会计盈余持续性的差异对经营者薪酬的制定有何影响。在前一节模型中,将计算盈余持续性和交叉积累项和公司业绩相结合。
从研究结果来看,会计盈余持续性并不影响经理的报酬,RET*TACCR与现金报酬无关,△ROA*TACCR与其关系不明显。营业活动现金流不属于制订管理者薪酬的考虑范围。以权益为基础的报酬在10%水平与RET*TACCR呈正相关。对非国有控股公司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较为理想,在考虑会计盈余持续性后,管理人员的报酬与经营现金流呈显著正相关,与△CFO*TACCR呈正相关;指出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制定管理人员薪酬时,以其经营现金流为代表,会计盈余具有较低的持续性,对经营现金流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对股权报酬影响较小。
四.结论
在考虑企业盈利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现金报酬与绩效不受会计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与现金报酬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盈余持续性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薪酬设计具有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人员报酬与会计盈余持续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而治理机制的不同,可能导致国有上市公司经理报酬与会计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异常关系,以及不完善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设计报酬中盈余持续性的影响。